Posts List

Forum >> Chinese Meeting Point - Army Guide >> 中文 - méi tiān xué yī gè xīn dān cí

Records 11 to 20 of 49

[Pages: 1 2 3 4 5 ]

 
Post
大面
09:09 16.02.2007

柴油引擎

柴油引擎(Diesel Engine), 即壓燃式發動機,是內燃機的一種。其主要特徵為使用壓縮產生高壓及高溫點燃氣化燃料,而毋須另外提供點火。柴油引擎使用的原理稱為狄塞爾循環,為德國工程師鲁道夫·狄塞爾(Rudolph Diesel)在1892年所發明。現時大部份的柴油引擎使用的燃料為柴油,但狄塞爾的發明原意是可以使用不同種類的燃料。事實上,他在1900年的世界博覽會上展示他的發明時,使用的燃料是花生油。

火山
14:29 19.02.2007

榴弹炮

榴弹炮,是一种火炮。这种火炮身管/口径比较小,弹道较弯曲、初速较低、能采用多级变号装药获得不同弹道曲线,适合射击水平目标。主要用于炮兵部队歼灭、压制在对方较大纵深内的已暴露和隐蔽在遮蔽物后的有生力量和其他弱防护车辆、设施。是地面炮兵的主要炮种之一。

火山
11:50 23.02.2007

坦克炮

坦克炮是指安装在坦克上的火炮,是坦克的最常見也最是最主要的火力來源。坦克炮的弹道特性与加农炮類似,主要使用穿甲弹、高爆弹攻击对方的坦克、装甲车辆和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

世界上的第一门坦克炮是英国装配在1916年生产的“1”型坦克的“雄性”型号上的57毫米火炮。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坦克火炮的口徑與威力都大幅提升,面對更厚重的裝甲下,除了提高炮口初速以外,還有新的彈藥種類用來對付其他裝甲目標。在大戰結束前,坦克炮幾乎已經脫離提供步兵支援火力的任務,火炮的用途趨向專精於反裝甲作戰。

現代的坦克跑主要分为滑膛式和线膛式两类。在坦克上多装在可以360度回转的装甲炮塔内以获得最大的防护,与观瞄火控设备、自动装弹机和炮塔回转机构组成坦克的武器系统。

现代坦克炮多以滑膛式为主,典型型号是装备在西方国家第三代主战坦克上的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的L55系列120毫米滑膛炮;典型的线膛式型号是多装备在西方国家第二代主战坦克上的L7型105毫米线膛炮。

火山
13:24 27.02.2007

游击战

游击战是非正规作战。以多發性主動袭击为主要手段,具有高度的流动性、灵活性、主动性、进攻性和速决性,并能广泛动员及融入群众裡。

游击战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公元前512年的吴楚之战中,就有游击性质的作战行动。相传为黄帝风后撰写的《握奇经》认为:“游军之形,乍动乍静,避实击虚,视赢挠盛,结陈趋地,断绕四经。”对游击部队的作战行动,作了生动的描述。

在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中游击战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广泛在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發展出多種游击战战法,如破袭战、地雷战、麻雀战、伏击战、地道战、围困战等。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期间创造性地发展了游击战的理论和原则,主要有:

  •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是游击战的基本原则;

  • 以袭击为主的进攻,是游击战的基本作战形式;

  • 革命根据地,是游击战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依托;

  • 在一定条件下,游击战可以作为某个战略阶段的主要作战形式;

  • 战略上的集中指挥与战役战斗上的分散指挥相结合,是游击战的指挥原则;

  • 游击战要向正规战发展。

游击战因兵力少而火力弱,很难独立地進行長時間作戰,只有积极创造条件,以機動力、主動出擊化整為零,消耗敵人戰力、拖延敵人行動、誤導敵人方向,形成敵人心理壓力才可能致勝。

火山
10:13 03.03.2007

輕兵器

輕兵器一詞指的是任何單人可以輕易運輸與開火的武器,類似名詞為單兵武器。手槍、步槍、手榴彈、榴彈發射器、迫擊炮與機關槍等等單兵武器都可說是輕兵器,其應用廣泛,如:警方與軍方、打獵、自衛、犯罪用途或是內戰,與運動射擊。多數輕兵器的火力均較其他槍械為小。

關於衝突區域限制販賣軍規輕兵器的國際性運動,請參閱輕兵器擴散問題。

火山
10:08 07.03.2007

变速箱

变速箱是进行机械动力转换的机械或液压设备。通常它将动力源(内燃机或电动机)产生的高转速、低扭矩的机械动力转换成更为有效的低转速和高扭矩的动力,以驱动机械装置。特殊的变速箱也可能作提高转速,降低扭矩的转换。

变速箱是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必须的组成部分。汽车上安装的变速箱通常有多个不同的转速/扭矩转换比,通常称为“档位”或“档”,以适应不同的行驶速度下对转速扭矩组合的不同要求。起步时需要低转速、高扭矩;而高速行驶时则需要高转速低扭矩。需要人工操作变换档位的变速箱通常称为手动变速箱,或“手动档”。可以按车速自动调整档位的变速箱被称为自动变速箱,或“自动档”。近来还出现了可以连续调节转速/扭矩转换比的无级变速箱。这也属于自动变速箱的一种。

火山
10:11 16.03.2007

黏著榴彈

黏著榴彈(High Explosive Squash Head, HESH)是一種主要由英國所使用的反坦克彈種,美國稱為塑膠榴彈(High Explosive Plastic, HEP),它是由塑膠炸藥與延遲引信所構成的一種坦克砲彈。當黏著榴彈碰撞目標後,塑膠炸藥會因為衝擊而變形為圓盤狀附著在表面上,直到砲彈底部的延遲引信點燃引爆塑膠炸藥。接著爆炸產生的震波會在撞擊的物體中傳遞,然後在內側產生向內碎裂的破片,達成殺傷內部人員、破壞裝備、點燃油料或彈藥的效果。

火山
16:31 19.03.2007

手榴弹

手榴弹 一种手投的小型爆炸式武器。又称手雷。因17世纪、18世纪欧洲的榴弹外形和碎片有些似石榴和石榴子,由此得名。

火山
11:55 21.03.2007

枪械

枪械指利用火药燃气能量发射弹丸,口径小于20毫米(大于20毫米定义为"火炮")的身管射击武器。以发射枪弹,打击无防护或弱防护的目标为主。是步兵的主要武器,也是其他兵种的辅助武器。在民间还广泛用于治安警卫、狩猎、体育比赛。

早在1259年,中国就发明了以黑火药发射弹丸、竹管为枪管的第一枝“枪”―“突火枪”。其基本形状为:前段是一根粗竹管;中段膨胀的部分是火药室,外壁上有一点火小孔;后段是手持的木棍。其发射时以木棍拄地,左手扶住铁管,右手点火,发出一声巨响,射出石块或者弹丸,未燃尽的火药气体喷出枪口达两三米。这种原始的火枪真正所能起到的,也只有心理威慑作用,首先,由于火药的原料配比问题,其推力相当有限,射程大概不到一百米,又因为射击方式很僵硬,根本不可能运用现代的“三点一线”式瞄准方式,再因为其枪管为竹管,在射击了大约四到五次之后,枪管末段的竹质就会因为火药爆炸时的灼烧而变得十分脆弱,摔在地上就会折断,更有甚者,射击的时候因为膛压过高干脆炸膛,竹子哪里撑的住那样的爆炸,很少能成功开火.所以只有心理威慑作用.到了元朝,先是火药的配比被重新调整,导致同样体积的火药,其在相同空间内所引发的爆炸气流压强比原来的压强提高了约三倍,即是说,弹丸的加速度变为了原来的三倍,出膛速度变为了原来的1.732倍;而与此相对的,竹管制的枪管被换成了生铁管,能承受的膛压大幅度提高,这样一来,火枪的使用价值由于威力、射程和耐久度的提高而大有提高,因其子弹,主要以石块和铅弹为主,所以这种新式的火枪被命名为“石火矢”。不过,由于它的体积大,且十分的重,并不是替代弓箭的优秀装备。同时代,元朝也制造出了早期的手枪,其虽然便于携带,但威力和射程都低的可怜,基本上没有战术上的价值.至于西欧方面,出现同类武器是在十四世纪中叶的意大利,其名叫“火门枪”,其实基本类似以后的“火绳枪”,但体积和重量都远胜后者,而杀伤力似乎和火绳枪差不多,所以,这种武器主要是用于城堡要塞的防御。当时骑兵也装备了火枪,德意志的枪骑兵们就曾用“火门枪”把法军打得惊恐万分。骑兵用的火枪要短一些,小一些,射击时先用绳子把枪拴在脖子上,在马鞍上支一个‘Y‘形的架子架住枪管,后部的木棍抵住胸前的铁甲,右手点火。到了十五世纪初期,战场上出现了更小型的手持火炮,原先的“火门枪”的木制握柄被重新设计过,射击时能够倚靠在士兵的肩膀上,而不再是架在支架或者地上,从而,步枪的定义被正式确定为:单兵肩射的长管枪械。而且,工匠们在新式火枪的枪膛内装进了一种能够控制点火的机械装置。但是,这种武器只有在近距离,乱枪齐射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出较大的威力.到了十五世纪中叶,在日本战场上小放异彩的“火绳枪(Arquebus)"终于出现了。最初的火绳枪的点火机构是一个简单的呈“C”型的弯钩,其一端固定在枪托一侧,另一端夹着一根缓燃的火绳。火绳是经过硝酸钾或其它化学药物处理的麻绳捻成的,到了后期,也有用火棉(纤维素硝酸酯)拉成丝与浸过蓖麻油的麻绳捻在一起,阿拉伯地区甚至使用“燃水”(石油)浸泡麻绳制作火绳。弹丸采用铁或者铅做成,一般来说,因为铅软且易变形,所以在装填时和命中目标时,都有相当的好处,否则的话,装填弹丸时,需将铁弹丸放到膛口,用木榔头打送弹棍,推铁弹进膛,非常的浪费时间。火绳枪发射时,可用手指将金属弯钩往火门里推压,使火绳引燃点火药,继续点燃发射药。这样,射手可以一边瞄准一边推火绳点火。在抵消后座力方面,火绳枪使用了滑膛技术。不过,由于其是前膛单发填装且弹丸与推进药分装,所以其射速非常之慢,大约为30 秒一发,而且是经过训练的高级火枪手。再者,暴露在外的火绳非常容易被风吹灭或者雨浇灭,射击非常容易失败,枪手还需要用火折子直接去点火绳,所以射击失败之后的重新射击也非常的麻烦。随着技术的发展,需要火折子直接去点火的问题被圆满解决,西欧的工匠们在枪的后部增加了一个由扳机所带动的小火炬,这个小火炬在战斗的时候一直燃烧着,当需要开枪的时候,就扣动扳机使小火炬向前运动,接触到前面插着的火绳,而小火炬是用浸泡了蓖麻油的布团揉成,上面燃烧着的火不易熄灭。这样一来,火绳枪手在射击失败之后就不必再重新打火折子,射程起来方便了许多。这种新式的扳机击发式火绳枪的口径一般为15~20毫米,管径比一般为40到45,而最大射程一般为60~80米,它在1543年传入了日本。“Musket”毛瑟枪——于1500年前后诞生于德国纽伦宝地区的螺旋式线膛的扳机击发火绳枪,也称“来复枪”,由于内刻的膛线有效的加强了枪管的强度,导致枪管的长度有所提高,并能对弹药受力运动进行较好的导引,也就是说,其最大射程有所提高,到达了200米之多!而且,这种火绳枪还具备了由准星和照门组成的瞄准装置,所以,准确度大大提高。总之,可谓是枪界一大革命也,不过,很可惜,由于种种原因,这种线膛火绳枪并没有能够广泛的被采用,只有德意志联邦中的普鲁士,奥地利和巴伐利亚三个比较强大的邦国把它正式装备了部队,这也是德意志联邦内这三个邦国能够充分压制汉诺威等小国,以及"威慑"意大利,法兰西等大国的原因之一。不过很显然,这种线膛式火绳枪并没有传入日本,直到以后的燧发枪诞生,日本才进行了火枪的换代.之后,火枪技术又在两个领域中不断的发生着革命,一是击发技术,另一则是弹药技术。前者的发展,先是在16世纪后期,欧洲发明了一种“火种点火”的方式。技术原理是,在一个小管里放一个“火种”或一节短火绳,枪手只是在用枪时才点燃火种,不至于因枪上都带一条点燃的火绳而在夜间暴露目标。“火种”式火绳枪就是后来隧发枪的先驱。而燧发枪则在不久后的十七世纪由是法国人发明。它的基本结构如同打火枪,即利用击锤上的燧石撞击产生火花,引燃火药。燧发枪的平均口径大约为13.7毫米,由于还没有发明后装弹式火枪,所以这对当时的弹药装填技术做了很高的要求,按以前的装填方法,装填弹丸时,需将弹丸放到膛口,用木榔头打送弹棍,推枪弹进膛,这是非常费时间的,在战场上,就意味着浪费生命。后来,美国宾夕法尼亚周的枪械师创造了一种加快装填法,使用浸蘸油脂的亚麻布或鹿皮片包着弹丸,装入膛口,减少了摩擦.这种方法不仅加快了装填速度,而且起到了闭气作用,精度随之提高,射程也提高了.如果说燧发枪的出现标志着纯机械式点火时代技术的结束,那么随之而来的爆炸式点火技术就是瞬间点火时代的开始。首先进行爆炸式点火技术激发试验的是一个名叫亚历山大·福希斯的苏格兰牧师。福希斯开始用的是器皿装雷粉。后来把雷粉铺在两张纸之间。在进一步制作了纸卷“火帽”,这种发明大大加快了枪械的发射速度。1808年,法国机械工包利应用纸火帽,并使用了针尖发火,1821年,伯明翰的理查斯发明了一种使用纸火帽的“引爆弹”。后来,有人在长纸条或亚麻布上压装“爆弹”自动供弹,由击锤击发。这样一来,击发枪就更完善了,到了19世纪,针刺击发枪也诞生了。其最早出现在1840年,是德国人德莱赛发明的,故又称为德莱赛针刺击发枪。其技术特征是:弹药从枪管后端装入,并用针击发火。这种武器首先由普鲁士军队装备,在普鲁士的三次王国统一战争中,其大放异彩,令丹奥法三国骑兵闻枪色变。与击发技术的发展同步的是装弹技术的发展。在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英军标准配备的是著名的BROWNBESS式前膛装药的滑膛燧石火枪,并非英军上尉派垂克·佛格森CAPTAINPATRICKFERGUSON于1776年就发明成功的后膛装弹来福枪,该“佛格森”式后膛装弹来福枪是佛格森上尉在参加英军镇压1776年的美国独立战争中,在美国的前膛装药的肯塔基式线膛来福火绳枪的基础之上研制成功的,英军曾生产了100支这种新枪,装备了由他本人率领的一支百人队伍,有效射程提高到200米,最高射速每分钟六发,但因他本人战死,这种枪一直到1853年也没有在英军中推广。而后来,1860年,美国首先设计成功了13.2毫米机械式连珠枪,开创了弹夹的先河。此枪枪托里有一个弹簧供弹舱直通枪膛。子弹可以由此一发一发装进,自动输送入膛。连珠枪的出现,使步枪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火枪设计经过一系列变革之后,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全世界范围内逐渐趋向统一。那就是口径在7.92毫米左右的枪机自动的步枪。不过,一战之后,各国都已经积极开发自动装填步枪。先后出现了许多新式步枪,如前苏联的西蒙诺夫,法国的 M1918式,德国的伯格曼式,美国的伽兰德式和英国的斯普林菲尔德式等,基本上都是类似于“三八大盖”的步枪。同时,步枪的口径也不断缩小,大多在9毫米以下。至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还出现了自动步枪和突击步枪,如1942年出现在战场上的德国7.62毫米S+G44突击步枪,其主要特点是火力猛,点射和连续射击时容易掌握。这是世界上第一种的突击步枪,其对世界各国枪械的研制产生了重大影响。之后,现代近战武器逐渐出现,像六十年代装备美军M-16,装备苏军的AK47,以及后续枪种M4A1,AK74,以及类似于二战时期德国MP40设计思想的H&KMP5等等。

火山
13:08 23.03.2007

近接信管

近接信管(Proximity Fuze),亦稱近爆引信或近發引信,是一種依據與目標距離而決定引爆的雷管。近接信管的技術可被應用在火炮炮彈、火箭、水雷或魚雷之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盟軍發明在炮彈上使用無線電感應的近接信管,大為提高防空火炮的效力;當時這種引信被稱為“VT”(VT指Variable Time,變時)。


At present you cannot leave messages. To be able to do this, you should enter by using your name. If you are not registetred, do it now. The registration procedure will take just one minute.
Register

[Pages: 1 2 3 4 5 ]

|< < > >|